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4年度工作总结
来源: | 时间:2014-12-18 | 【打印】【关闭】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纳米标委会)自2005年4月成立以来已有9年的时间了,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委员会各位委员的大力配合下,纳米标委会的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归口于纳米标委会的国家标准已有44项,纳米标委会管理的标准制定项目已有58项(有三项完成报批,尚未出版),为我国纳米技术和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2014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落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化工作要点
国家标准委在年初发布了“标准化工作要点”,要点中指出,标委会工作要深入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基础”工作方针、“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基本要求和“四大机制创新、四大领域突破、四大体系建设、推进综合标准化”重点任务,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求真务实,不断提高标准化发展整体质量效益。纳米标委会秘书处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了“标准化工作要点”,并结合“工作要点”和“十二五”规划,对现阶段工作进行了部。从纳米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入手,系统管理纳米技术标准立项、起草、审查和报批等各个阶段;重点突破纳米材料、纳米检测与表征、纳米生物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标准,将我国处于优势地位的关键纳米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整体提升我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水平,严格控制标准质量,切实抓好标准发布后的推广与实施,真正为整个产业做好服务与支撑。
二、纳米标委会组织机构建设
纳米标委会成立后,根据我国纳米科技发展趋势及纳米技术产业化的需求,为和国际纳米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分别成立了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79/SC1),上海地区纳米技术工作组(SAC/TC279/WG1),扫描探针显微镜标准化工作组(SAC/TC279/WG2),微纳加工技术标准化工作组(SAC/TC279/WG3),纳米压入与划入标准化技术工作组(SAC/TC279/WG4),纳米检测技术标准化工作组(SAC/TC279/WG5),纳米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化工作组(SAC/TC279/WG6),这些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成立,对开展相关地区和领域的纳米技术标准化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4年,为更好和更顺畅的开展工作,纳米标委会将扫描探针显微镜标准化工作组(SAC/TC279/WG2)调整到微束分析标委会下,两个标委会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扫描探针显微镜领域的标准化活动及成果互通有无,协同合作。
2014年,纳米标委会秘书处成立了纳米储能技术标准化工作组(SAC/TC279/WG7),先后召开了两次讨论会,从体系建设方面更为全面的与国际接轨。
图1纳米标委会组织框图
三、组织申报和管理纳米技术标准科研和计划项目
纳米标委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组织纳米技术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在各工作组的大力配合下,2014年,组织标准草案29项。秘书处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初审,对不属于纳米领域的标准草案转交给相关的标委会。对有些格式不符合申报要求的标准草案进行修改,随后召开了国家标准草案初筛评审会,最终选定7项标准(附件4)进行推荐,然后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为使推荐的标准草案尽早立项,秘书处积极与国标委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
经纳米标委会与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努力,截至到2014年12月10日,已发布且归口纳米标委会的国家标准44项(附件1),已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计划项目55项(附件2)。2014年新立项的国家标准9项,进入第二批征求意见的项目4项(附件3)。
2011年10月,纳米标委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通知的要求,积极组织申报了“生物医学中纳米新材料性能评价国际标准研究”标准化公益科研专项。2012年初,项目成功立项,2013年11月,项目完成了中期答辩,2014年项目即将进入最终答辩阶段。
四、初步建立纳米技术标准化体系
纳米标委会成立之初,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标准体系框架(如图1),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标委会对标准体系进行了实时更新,经数次讨论后,重新形成了一个更为科学的体系框架(如图1),但目前的框架还需进一步完善确定,针对纳米技术标准化体系框架,纳米标委会计划申请质检公益性行业专项,更大范围的进行考察和调研,紧密接轨国际纳米技术标准化,形成更为全面、更为完善的纳米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我国是开展纳米技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早的国家,发达国家非常关注我国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近年来纳米标委会委员们相继接待了各国标准化组织和人员的访问,与他们就开展纳米技术标准化工作进行了交流,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并与其中的一些达成了合作的意向。
纳米标委会成立后,受国标委委托,担负起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技术委员会(ISO/TC229)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纳米技术委员会(IEC/TC113)的工作,开展与国外标准化组织的交流和合作,2014年组织专家对16个文件进行投票,并推荐相应专家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组织有关人员参加ISO/TC229和IEC/TC113的各次会议,在会议上介绍我国纳米技术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与其他国家交流纳米技术标准化工作情况。积极推荐我国的纳米国家标准和相关检测方法成为国际标准,目前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已有4项正式颁布。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葛广路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制定ISO DIS 17466: Use of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admium Chalcogenide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Quantum Dots)硒化镉量子点纳米晶体表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方法,该标准项目于2011年8月正式立项,归口于ISO/TC229,目前已完成委员会投票阶段,正式进入出版阶段。
纳米标委会下属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79/SC1)自2008年以来,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技术委员会纳米材料规范工作组(ISO/TC229/WG4)秘书处工作,2014年,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由于召集人工作调整原因,将ISO/TC229/WG4承担单位调整为纳米标委会挂靠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召集人更换为长期从事纳米技术国际标准的葛广路研究员。
六、标准样品研制工作
我国在纳米标准样品的研究方面刚刚起步,虽在某些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挑战与机遇共存。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已经充分重视到研制纳米标准样品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也开始加紧研制纳米标准样品。目前,很多单位正在加紧研制不同种类的纳米标准样品,有些已经获得了标准样品证书,如具有特定长波等离子体共振峰位的单晶金纳米棒标准样品,硒化镉纳米量子点标准样品等。
七、积极宣贯纳米技术标准化
纳米标委会秘书处一方面积极相关组织人员参加纳米标准培训班,同时,还举办多次有关标准化及纳米测量技术培训班:
1. 第三届全国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宣贯
第三届全国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宣贯及其在材料研究中应用研讨会于8月17日-20日在宁夏银川举办。本次会议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办、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承办。参加本次会议的相关专家、学者、厂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共计100余人。
参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学习和交流,,吸收到很多新的知识,对自己的工作领域有所帮助和改善。并感谢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会务组的辛勤工作。希望可以更多地参与到这种交流活动当中来。
图4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宣贯
2. 检测技术及标准化宣贯
2014年11月25-28日举办第六届“纳米检测技术方法及应用”讲习班,讲习班期间于11月25日举办“检测技术及标准化”的培训会。本次“检测技术及标准化”培训会旨在增进科研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对标准制定、检测标准方法、标准应用等工作的了解,推动检测技术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同时也为从事检测标准化工作的科研和技术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检测标准化的发展。
八、纳米标委会其他工作
中国科学院机关正式发文“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的通知”(科发计字〔2012〕50号),通知决定,加大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支持力度,具体支持方案如下:对于主导(第一起草单位)制修订并批准发布的每项国内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团队奖励2—3万元;对于主导(第一起草单位)制修订并批准发布的每项国际技术标准(ISO、IEC、ITU)的团队奖励3—5万元;对于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秘书处工作的挂靠单位每年资助运行补贴10—15万元;对于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工作的挂靠单位每年资助运行补贴5—10万元。这项举措,为科研院所标准化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标委的要求,定期向国标委报送纳米标委会管理的纳米技术标准制定进度情况。对国标委公示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反馈意见。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日